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保育保健>>医疗保健>>文章内容
手足口病防治小知识
发布时间:2024-09-25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常琴
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?

手足口病是由很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。手足口病的症状一般有1。儿童口腔有颊、舌、软腭、硬腭、内唇、手足心、肘、膝、髋、外阴等部位,绿豆大小,周围有红灰白色疱疹或红色丘疹。皮疹不像蚊子叮咬,药疹,唇和牙龈疱疹,水痘2。口腔疱疹发作后立即出现溃疡,经常流口水,不能进食。临床上不痒、不痛、不结痂、不结疤。三。儿童也会出现尿黄症状。4。严重一点的可伴有发烧、流鼻涕、咳嗽等症状。手足口病通常在一周内痊愈,但如果疱疹以前爆发,很容易传播。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高、比较容易传染、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。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或携带病毒的苍蝇咬过的食物,通过鼻腔和口腔,或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儿童。

二、手足口病患儿有哪些表现?

  患儿多以发热起病,一般为38℃左右,发热同时在口腔、手足、臀部出现皮疹,或出现口腔内溃疡、粘膜疹。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。发热1~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,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。皮疹不痒,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,也可以出现在臀部。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。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,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,病情较轻。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、皮疹消退,病情恢复。

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。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,病情发展迅速,多在发病后3-5天内出现

三、手足口病传播方式有哪些?

该病感染方式多样,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、空气飞沫传播、经水和食物传播等。

1.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,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。

2.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(飞沫)传播,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。

3.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、食物,也可发生感染。

四、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?

1.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。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,做到饭前便后洗手,勤刷牙,勤漱口,勤洗澡。要饮开水,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物,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。

2.对3岁以下婴幼儿,家长应看护好孩子,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,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,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。

3.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,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、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,减少被传染的机会。

4.要加强孩子的营养,注意让孩子休息好,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。

5、发现孩子有发烧、皮疹等症状,尽快带到正规医院就诊。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,避免传染给他人,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。根据医生建议,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。

五、我们的预防措施

(一)每天我们老师会做好晨间体检,发现有发热、皮疹的孩子,会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。提醒患儿应在家中休息,不宜于继续上学。发现有发热、皮疹的孩子后,老师会要立即对玩具、被褥、桌椅等进行消毒;同时做好走廊、卫生间、教室等消毒工作。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。

(二 )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活动《预防手足口》,对孩子 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通过班级QQ群、家园联系栏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宣传,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。

 

 

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附件: